张瑞图的《贺平贼表》,还没来得及上,白水王二被斩之后,王嘉胤再次在陕北揭竿而起。
朱慈炅对吴甡杀王二其实是有看法的。人家都投降了你还杀,而且事先你还同意招抚,朝廷信誉就是被你们这群聪明人败坏的。
但是吧,按照大明的官场规制,不仅不能处罚他,还要升官。
当王嘉胤的名字送到案头,朱慈炅立即就不淡定了。印象中,高迎祥、王自用、张献忠好像都是这个人的手下。
朱慈炅当时就决定要狮子搏兔,辽东那边要分出一部分力量。
他钦点了尤世禄重任固原总兵官,挂陕西剿总先锋印,令曹文诏,祖宽率步骑一万两千人入陕,归入其麾下。另外还令湖北总兵官邓玘保障粮道,随时准备入陕支援,山西这边的张鸿功也是了同样的命令。
他要布局三边,湖北,山西联合绞杀。
按照大明传统,还应该有个文官统筹督军,但现在在陕西的吴甡、张梦鲸都比较坑,朱慈炅放心不下。他本来在魏云中和范景文之间犹豫,孙承宗跳出来了。这下不用犹豫了,这个更好,一箭好几雕。
孙承宗其实已经准备好了辞章的,这次要么刘一燝的天工院体系瓦解,黄立极下台,要么就是孙承宗五人下台。后者概率很低,但不是没有,小皇帝任性起来,没人把握得住。
但他没想到还有第三种结果。刘一燝以皇极殿大学士的身份,前往南京主持筹备太祖三百年诞祭;他孙承宗以建极殿大学士身份,督师陕西,节制宁夏、甘肃、延绥、固原诸镇兵马,堪平民乱。黄立极纹丝未动,信王印也得到认可。
这叫什么?各打三十大板吗?好像东林比较吃亏,两个阁老都被赶出了京城。
孙承宗一度是准备不受这份圣旨,强上辞章的。听闻皇帝甚至从辽东调军进陕西后,又立即重视起此事来了。他的任命似乎和这次的事无关,皇帝早有意让他去陕西安民。
孙承宗进宫与“病中”的皇帝谈了很久,决定接受任命。他的条件除了让辽兵回去,朱慈炅都同意了。
朱慈炅让他招秦兵入辽的替代方案他觉得其实也挺好,就是需要时间,希望这段时间辽东能没事吧。但皇帝让他招十万秦兵入辽,孙承宗就觉得是小孩子异想天开,两万顶天了。
回到府邸的孙承宗有点疲惫。
天子很聪明,可惜就是好像还没明白什么叫政治斗争。他这么处置,看起来很好,实际上极可能让黄立极一家独大。到时,朝中又是阉党遍布。希望来宗道能扛住吧,他还是有些能量的,至少太后面前能说上话。
黄立极短期内也不敢乱来的,信王看不上他。倒是张瑞图这个两面派捡了个大便宜,希望他接手刘一燝的位置后能专心教育皇帝,别像刘一燝狗屁军务不懂还老胡乱给主意。
赶走了也好,这混账东西一回来就飘了,开口就是礼部、吏部、兵部三部之权,他的蓝批更是各种挑刺,一件小事他都能整好几个来回。给老夫去为太祖守陵吧,别以为你是东林领袖,老夫就兑不掉你。
孙承宗躺在书房躺椅上,书房的墙上还有一副朱慈炅还是太子时的涂鸦,被孙承宗裱起来了。
“秉持宏达”四个字还是那时的左倾风格,孙承宗自认为这四个字对自己而言,比张瑞图那个“保忠护国”更名符其实。皇上现在的字倒是越写越好,越写越正,越写越有力了,但就是少了当初的童真逸趣。
孙承宗一边欣赏朱慈炅的“书法”,一边腹诽着刘一燝,这名利场真的能改变一个人,他以前多好啊。
老仆来到他身边,一边给他沏上“新九真养生”茶,一边小声道,“杨鹤父子来访。”
孙承宗一直也没有戒掉这东西,那怕曾买过假货,感觉似乎有些效果,每次饮后都能让头脑更清晰。可惜到了陕西后,这东西就不好弄了。
杨鹤是右佥都御史,马上将接替吴甡担任陕西巡抚,他是孙承宗的同年,能够得到这个巡抚位置,少不了孙承宗的帮忙。
不过,因为孙承宗要去陕西,陕西并没有设置三边总督,他实际也因为孙承宗有些亏了。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77kk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