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章 策勋十二转,可汗大点兵(二十三_大明重启:年方三岁,登基称帝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最新网址:www.77kkan.com
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

“臣在。”范景文平息心中激荡,缓步出列,在堂中躬身肃立。

范景文才四十一岁,丁忧前不过太常寺少卿,起复就直升两级为兵部侍郎,现在又要升为兵部尚书了。

堂中文官看向他的目光都充满嫉妒之色,而武将看着这个年轻的新总督,充满怀疑。

范景文凭啥莫名其妙的就出头了?

因为一个小册子,那个册子朱慈炅叫“挽明十策”。

当初得到这个册子的所有人都忽悠小皇帝,都觉得莫名其妙,空口白话,说得比唱得好听,毫无操作价值。

只有等待起复的范景文在周延儒书房里认真研究,似乎是大受启发。根据大明现实,针对具体事情,修改补充提出了无数建议,然后又自我否定,一个人在周家书房里如痴如醉。

系统性的提出问题,并且系统性的给出解决方案,虽然全部不成熟,但这却是朱慈炅的想法第一次得到了大明士大夫的重视和研究。

当朱慈炅从周延儒手上得到范景文的手稿,范景文就注定了起飞的命运。

他是朱慈炅重启大明的重要伙伴,才思敏捷,思想开放,文武全才。

朱慈炅不将他当臣子而当伙伴,就可以知道他的真实圣眷。

要知道,范景文实际也否定了不少朱慈炅的想法,但朱慈炅宁愿和他争吵,也没有以皇权压迫,这对于一惯犟得飞起的朱慈炅来说,甚是难得。

范景文不在天工院,而一直在懋勤殿帮朱慈炅研究万历以来的各种政策,除了几个亲近太监,还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个低调的大臣。

直到朱慈炅离京前才将他放出来,一出来就是兵部侍郎,是朱慈炅留给瑞王守北京城的三大臂助之一。

“辽东问题,你我君臣已经讨论了无数次,朕的想法你知道,有些新情况还需要你探索,但朕相信你是大明能完美实现朕辽东大计的唯一一人。今日之后,辽东万民所望,大明安危,还有朕的后背都交给你了。紧张吗?”

范景文本来很严肃,被朱慈炅一句紧张吗给问得有些手足无措了,低头偷笑了下。

“臣不紧张,臣必鞠躬尽瘁,不负陛下所托,也必肝脑涂地,以报陛下厚恩。”

“别搞得像朕要你赴死一样。我只有一句话,你没有统领大军的经验,就是一纸上谈兵的赵括,别以为自己武侯再世,不准你亲自统兵。平辽总督印和天子剑拿去,节制诸军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

范景文奉剑印归班,熊明遇自动让出位置,笑看着他,范景文点点头,随即坦然站在了曹思诚身旁。

第二位被叫上前的是朱可贞。

原本他是武进士会元,没有殿试他就是状元,殿试中朱慈炅压了他的成绩,可是依然挡不住他的脱颖而出。

他是重启短剑中最先亮刃的一位。

朱慈炅评判他为燕山第一功,并不是徇私,至少在朱慈炅的军事观点里如此。

没有他的孤军深入,一路清除洪歹极的补给粮草,洪歹极绝对不至于那么被动,李化梧他们的军功里都有朱可贞的一半。

甚至代善和多尔衮的被擒也和他有关,没有他破坏了建奴的后勤,代善绝对不会想要从朵颜搞些补给,早跑了。

朱慈炅开始还以为他迷路了,没有想到他敏锐的察觉到战争的关键,跑去断敌后路了,一个重视后勤的将军已经是一个优异的将军了。

相比于断粮之功,他先期的进军,破敌都有点不够看了。

这是殊功,论第一,没有人不服,至少朱慈炅没有发现有人不服。

“占遇,朕今日授你山海关总兵,平辽战区总指挥,你可知肩上之重?”

“末将明白,末将必赴汤蹈火,在所不惜。”

朱可贞比范景文惶恐多了,他可是差点成为重启短剑里最早折断的那位。

当初旗手卫留下的箭伤还隐隐作痛,这也导致他从此软甲不离身,大胆也不失谨慎。

他的成长比“汪磕头”和“温断臂”都更快,有过伤痛的人总能早成功一点。

“戒骄戒躁,接印旗吧。”


      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77kkan.com

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