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梅有点不好意思,也带着有点骄傲的点点头。
旋即,她又摇头,“白老师,你还记得马莉莉吗?”
白鹿茫然摇头,“哪个马莉莉?”
冬梅解释,“就经常穿她哥哥裤子去上学的,比我低两级。你还带了过她们班的!她爹嫌长头发碍事,还给剪得像个男孩子,头发很短很短!”
“哦。她啊,我记得,记得。三年级就读了半学期,就死活不愿意上了,说同学们都爱笑话她。”
依靠冬梅描述,一个个瘦黑瘦黑的小姑娘形象,在白鹿脑海里浮现。
终于想起是谁了。
她那时快没法代课了,恰好有老师生病,要时常帮忙去看一下那个低年级的班。
对这“马莉莉”,她也算有很深印象。
只,对方不爱学习。
再加上家里孩子多,在学校又和同学闹矛盾,后来就不愿上学了。
班主任也曾去家里找过,可这小莉莉死活不愿意读书了。
当然。
她也明白。
更多,还是家里贫困的缘故。
可以说,马莉莉家比冬梅家还难,家里有四兄弟,外加三个妹妹,加上爹娘、以及爷爷奶奶,一大家子,足足十一口人。
能让孩子读到三年级,都非常不容易了。
“她那时没自己的裤子,好点的,都让给姐姐了,她只能穿她哥退下来改的,衣服也是,所以,老被大家笑话,不想上学。”
冬梅解释了下。
马上又转而道,“白老师,她家现在过得可好了,是咱们马村最好的那几户了。”
白鹿了然,“也是家里都去厂里上班了?”
“对!”冬梅点头,“她大哥进厂子更早,现在都当主任了。以前,村子里都笑话她家,说几弟兄以后要么打光棍,要么得拿妹妹来换亲,就这,还差一个。还说,最后剩的那个,估计要娶茅塘的……”
见冬梅说着说着,忽醒然的连忙捂嘴,白鹿不由笑起来。
“嫁人不嫁茅塘的,娶人不娶茅塘的”。
这句在当时流行的“谚语”,她还是知道的。
想想,连马沟村过得最难的,别人都觉得茅塘这边说亲是高攀。
可见茅塘那时有多难,是有多被别的村看不起。
冬梅瞧白鹿没生气,这才松口气,继续道。
“现在。她家过的最好,她姐明年也能进厂做事了,以后,她家里挣钱就更多了……对了,之前别人家都盖了新房子,就她家没动,都说,她家准备学你们茅塘,明年也盖楼房住……以前,可是一大家子就住那几间泥瓦屋!说起来,她家才是马沟变化最大的。”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77kk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