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针对电解铝,特种材料市场,青云已经不止一次拿出真金白银验证市场规模,和提供详细科学数据予以左证,尤其和阿尔斯通,西门子,三菱等企业合作后。
青云接连在基础材料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,其中一些关键技术,已经在新产品和五军都督府的某些装备上,得以大规模应用,效果反馈非常好。
基于现实巨大市场需求,青云按照最基础的商业逻辑,进一步增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,压缩成本抢夺更大市场份额的举措没有问题。
尤其根据2011年,今年上半年特种材料进出口总规模,结合国内相关特殊材料,电解铝市场现状,以及未来新能源汽车巨大需求。
即便按最保守估计,未来五年本行业潜在市场规模,也必将超过一万亿美元,即平均每年需求最低在两千亿美元以上……”
作为大集团掌门人,李泽华说话时特别有底气,因为他所说出的任何一个数字,都有详实确凿的海量真实数据托底。
面对事实发生过的真实交易,和广阔市场应用前景,尤其是光伏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,对铝合金和特殊材料需求极其旺盛。
任何人在看到如此详细的报告后,都会得出该领域未来大有可为的判断,想挑毛病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。
在充分举例说明后,李泽华着重强调道:“电解铝,铝合金,特殊材料的生产加工环节,需要海量的电力资源加持。
恰巧光伏产业既能消化大量产能,又能解决电力需求,青云无意涉足国内基础能源市场,也愿意积极和国家电网建立战略合作。
在互利互惠的平等条件下,青云投资的光伏产能,如果能顺利实现完美并网,既解决国家电网在局部地区的电力资源短缺。
又能大量消耗中西部地区的过剩电力产能,譬如已经立项上马的雅鲁藏布,和澜沧江水利发电工程,投产后对耗电产业需求大。
针对这点,青云可以承诺包产包销(含输送往东南亚地区电力,这部分由南电能源集团负责),并严格按照国家中长期规划执行。
我们接下来准备在滇,川,桂地区投产,包括电解铝在内的高耗能产业集群,为当地经济注入新活力。”
说到这,李泽华同时拿出一份佐证文件,“这里面是青云过去两年,投资相关行业收集的完整明细,按照每消耗1.5万千瓦时(最佳状态),生产一吨电解铝。
约3万千瓦时生产一吨特种材料计算。
最迟到2014年年中,仅青云集团内部就能消耗约400万吨电解铝,和超150万吨特种材料产能,产生超过千亿千瓦时电力需求。
这还不考虑新能源汽车使用消耗量,因为电解铝,铝合金在高强度,轻量化方面具备无可代替的优势,所以其得以广泛应用于车身框架,地盘,减震等核心零部件上。
另外在电池系统铝电解电容应用上,它同样发挥关键作用,能提高电池的充放效率和安全稳定性。
青云动力科技集团,目前正与比亚迪控股,亚迪股份,宁德时代,工行,两桶油等公司谈合作,准备共同发起成立东大新能源,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集团。
初步预估未来两年,建立覆盖所有一二线城市的新能源充电网络,并计划在五年内,在全国所有地市市区及重要县乡建立充电站点……”
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,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广过程中,车辆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固然重要,但一个健全便捷的充电网络同样重要。
好比传统油车,如果方圆五百公里内,就一个加油站,加油的队伍排出十公里,那谁会买?
同样道理,新能源车发展初期技术并不成熟,它有一个完善过程,充满电仅能跑一二百公里,加上主打卖点是极致享受,搭载各种高新技术电子产品,耗电量大。
以及空置时亏电,如果没有随时随地可供充电的服务站点,消费者体验必然不佳,任谁看着远在50公里外的充电桩。
回头看看剩下10%电量的车,都会心生焦虑,一次两次还行,次数多了,势必导致新能源车主产生怨恨,进而影响口碑和销量。
体验感佳,行驶成本省钱方便,人人可以轻松承担的购买价格,对初期新能源汽车推广尤为重要。
再加上为减弱传统能源阻碍,青云又把两桶油拉进来,做一次资源交换尝试,换取后者在新能源电力,推广过程中的立场偏向性。
这就是青云和其它竞争对手最大的不同,也是青云成功的最大捷径优势。
同样是发展新能源,竞争对手在不确定的未来商业模式中,苦苦找寻最佳发展路线。
往往投资一百亿,要花最起码一半以上去排除错误选项,不断试错后才能得到正确路线,还需要大量时间验证收集用户反馈信息。
一来一回,大量资源和时间被无意义浪费。
而青云呢,在一片混沌的迷雾市场中,直接选择开天眼作弊,李泽华前世虽然没做过材料,动力,新能源汽车设计师相关的职务。
可他经历过新能源汽车爆发的时代啊,满世界跑的网约车总见过不少,身边也有不少朋友买了新能源汽车,在日常交流中。
不可避免收集到大量消费者,选择新能源汽车的理由与需求点,譬如出行使用低成本,豪华车内饰及电子产品,漂亮的外观。
百米加速完爆传统油车,乘坐舒适度,车载设备完善,高清屏幕车载冰箱充足冷暖气等等,总之体验感极佳同时,销售价非常亲民。
最关键是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,和电池补贴的力度非常大,还有额外碳中和积分可以盈利,在舆论上,无论国家级媒体,还是国内其它传媒。
对新能源业务的容忍度非常高,不担心会有其它杂音影响车企口碑和形象。
当然,还有个最关键因素,新能源车为什么一定能够发展起来,那就是国家层面下定决心一定要实现弯道超车。
为此愿意提供一切可能的必要帮助,最开始的一线大城市,二线省会城市,从源头上限制传统燃油车,没牌你怎么上路?
而新能源标就简单了,申请就给,试问传统油牌排队几年未必能拿到的当下,还有什么比新能源车作为居家上班代步工具,更好的选择呢。
可以说方方面面,青云都已经提前安排妥当,没有留下一丝死角,只等电池技术再次取得重大突破,就能彻底放开手脚大展宏图。
在唯一控股股东,一言九鼎的大老板面前,任何反对意见都不被采纳,他执意要求花钱提前布局充电站覆盖战略,谁敢反对?
哪怕奔驰新能源一台车没生产出来,100万个标准充电桩建设计划,就已经拨款开始建设。
这儿青云还占了个天大便宜,倚仗目前市面上没几家竞争对手,提前和相关部门合作,弄出个国内新能源充电桩的全国统一标准。
专利体系全部青云动力科技掌握(免费共享给工信口下属企业,实现利益捆绑),将来任何涉足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后发企业。
无论其电池技术走哪条路线,都必须在充电环节,向青云集团购买技术专利授权,否则就无法融入已经健全的充电便捷网络。
重新重复投资一个专属自身的充电桩市场,投资巨大浪费不说,能不能获得批复都是个问题,青云这过路费收定了,谁来都没辙。
而在车辆外形,内置软件,搭载设备等各方面,李泽华都按照自己记忆给出最佳方案,哪怕技术上有所欠缺也没事,留下必要的升级换代空间就好咯。
此时再专业的技术人才,在外形设计,把握消费者心理方面,都不可能比李泽华做的更好,因为他拿出来的最终解决方案。
是经过原时空几千万新能源车主,几十家新能源车企花了几千个亿,动用累计上百万专业从业者,花费十几年时间累积,摸索出来的最佳方案。
是无数次踩坑以后总结经验,通过市场选择,优胜劣汰幸存下来得到的最宝贵财富,照抄作业直接保送晋级。
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77kkan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