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0章 ,东大专属结算系统_胜者为王,重活2009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最新网址:www.77kkan.com
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

2012年的东大,实际上没有多少能够反制美资的核心资源,虽然世界工厂口号已经喊出来,但空有庞大产能,却没有多少技术含量。

产业升级正处在最关键转型期,一大批新技术,新设备被引入进来,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适应,和摸索仿制阶段。

想完全转化为自身实力一部分,最起码还需要两年以上时间。

尤其在高精尖高科技领域,东大制造在海外基本不具备竞争优势,而在内部消费市场,大量洋品牌牢牢占据市场高端地位。

相关企业辛苦研发出来,具备一定技术含量的高科技产品,压根没有足够市场承接,品牌形象不如人,产品质量不如人,怎么争?

甚至当东大企业,成功在某个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后,该行业的歪果品牌,合资企业在第一时间选择降价竞争。

这下别说合理利润,连前期成本都收不回来,包括美资在内的所有外资,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,迫使东大制造业放弃产业升级。

老老实实做世界血han工厂,为全球提供海量廉价,且随时可以被替代,毫无技术含量可言的初级工业品。

对于那些企图通过投入巨资做研发,无论怎么打压,都坚持不懈奋发上进的企业,外资一贯手段是从产品,到公司,包括实控人。

一条线黑到底,什么产品技术涉嫌借鉴,毫无技术含量,质量差价格贵,服务态度不行,该公司一贯忽悠消费者之类的。

再严重点抓住实控人,任何一点瑕疵无限放大,企图通过证明这个人不行,进而否定这家公司,一个行业乃至整个东大的努力成果。

所以那些真正脚踏实地,做生产研发,并在行业取得突破性成果的制造业,高科技公司老总,基本上都非常非常低调,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发表观点。

不是他们天性内向,而是血淋淋的经验总结教训,世界就这么残酷,不符合资本预期,尤其是影响外资利益的企业和企业家。

只要不放弃科研和产业创新,无论在其它方面怎么做出妥协,都不可能被资本控制下的舆论所青睐,逮住机会那就是往死里招呼。

这几乎相当于业内明牌的潜规则,想要得到舆论吹捧,首先得成为所谓自己人才行。

舆论抹黑还不奏效,就是第二轮接踵而至的恶意竞争,降价,大幅度降价,降到国内领先企业生产成本线以下。

跟,则意味着长期巨额亏损,不受资本青睐的企业,融资渠道本就不多,融资难利息高,还要背负巨额债务,前途如何可想而知。

往往走这条路的企业,99%都会在竞争中被无情淘汰出局。

不跟,意味着之前的巨大投入全部打水漂,就如同昙花一现,好不容易在行业取得技术优势,就此拱手让人。

然后舆论又会趁机向大众传输一种错误观念,就是东大没有科研存在土壤,永远都是为了突破而突破,取得成功后立即弃之不顾。

久而久之,这种看法逐渐成为主流,可普罗大众永远不会去探究背后真相,只会跟着瞎起哄。

知道真相的企业,苦于不掌握舆论话语权,也没法对公众解释清楚,同时很难引发共鸣,出于维护自身利益,降低风险的综合考量。

绝大多数企业老总,都会选择放弃技术研发这条路,凑合凑合过呗,只要不耽误赚钱就行。

“……大致情况呢,基本就是这么个样子。”

李泽华叹了口气,“在东大,抗风险能力最差的民营企业,不仅要贡献最多的就业岗位,还要承担极容易血本无归的技术研发工作。

自从了解这些骇人听闻的内幕以后,我是打心底佩服那些饱受煎熬,硬生生顶着各方压力,站起来的科研型制造企业和优秀企业家。

为此从前年开始,青云集团旗下单独成立一家产业扶持基金,仅前三个月就投入超20亿软妹币,帮助76家科研类企业成功度过难关。

去年一整年,青云又累积投入140多亿,帮助800多家相关科技制造企业,解决融资难,产品滞销,面临恶意降价竞争的难题。

同时,青云微信科技和抖音互娱平台,以公益广告的形式,提供价值超百亿软妹币流量支持,用于帮助遭受外资打压企业渡过难关。”

在坐众人纷纷配合露出赞赏,佩服神情,只是在心里怎么想,没人清楚,说不定还有认为李泽华就是个大傻子的呢。

一两百亿拿去投资别的行业,早就赚麻了,投给这些做科研,回报周期长,风险大,说不定明天就破产的制造类企业。

那还不如把钱丢水里,起码还能听个响。

可李泽华心甘情愿做这个傻子,他说这么一大堆,就是为了引出接下来的话题,“诚然,我们当

各个产业还处在升级未完成的脆弱危险阶段,可有些事,必须有人带头去做,做了起码有希望,不做,那就半点希望都没有。”

说到这,他话锋一转,“可至始至终,我一直有个问题没弄明白,那就是国内市场,因为有合资,外资企业在。

它们占据先发优势,处在竞争链技术上游,对市场非常熟悉,所以本行业有点风吹草动,立即就能做出反应。

可出海的本土科创类企业,明明已经避开欧美市场,专攻第三世界落后地区,准备用空间换时间,慢慢完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。

不得不说,这个思路是对的,做企业首要任务是活下去,没有市场就自己开辟市场,跨国公司抢占优质市场,我们争不过。

就避其锋芒,专攻那些外资大公司忽略的边边角角,只要能活下去,迟早有一天能反攻回去。

可让人震惊的是,即便我们选择在欧美大公司忽略的市场艰难存活,到头来还是逃不开对手重点竞争,哪怕在当地不赚钱,它们也要把我们赶出去。

当时我不理解,就跑去不少有类似经历的科创类企业,做实地调研,结果得出一个可怕的事实真相。

外资凭借渠道优势和内部收买,事实上已经建立起一个,覆盖各行各业的监控体系,各位不要忙着质疑,且听我先说完。”

李泽华摆摆手,加快速度道:“这绝不是我危言耸听,而是通过大量收集真实案例,得出的最终结果。

比如粤东某公司当时选择在东南非洲,一个大家甚至都没听说过的小国,开展业务。

那个地方,甚至连小作坊式的初级手工业都没有,全国都依靠粗放式农业靠天吃饭,更别提西方跨国大公司在当地有什么业务。

哦,忘说了,连遍及全球的可口可乐,在当地都没得卖,因为太穷了,穷到天上飞过的鸟,屁股后边都得套个袋,免得肥了当地。

当时我就纳闷,这种几百万人,连衣裤都未必能做到人手一套的地方,能有什么市场前途?

然后老板亲口告诉我,实在没办法,它们厂新研发出来的技术和产品,在全球范围内都称得上超一流,可当他砸锅卖铁赌上全部身家,凑了一大笔钱扩大经营后。

信心满满以为可以抢占市场时,直接迎来当头一棒,在国内刚上市,就被竞争对手刻意抹黑。

当时铺天盖地到处都是负面新闻,导致品牌出现巨大舆论危机。

渠道商不要货,自建渠道每次都被对手强行打断,百般尝试无果后,它们只能另辟蹊径,换了个新品牌在国内勉强存活。

收不回投资,背负巨额负债,迫使其必须想方设法出海,结果更惨。

他之前整整经历过三次,在东南亚,南美,北非等地区开展业务,以避开技术更先进。

成本更低,销售渠道更健全的外国公司进场竞争,人家那是真的一言不合就掀桌子,该公司生产的某主力品牌器械成本1.5万,对手卖8000。

最夸张一次在北非,外国公司直接白送产品,就是要对其赶尽杀绝,结果也是如此,该公司投入几百万开辟出来的市场,还没来得及赚回本,就被赶出来。

最后走投无路,就选了这个被现代社会遗忘的角落,死马权当活马医,当了解到过去三年,它们在当地究竟做了什么时,简直颠覆我三观啊……”

当地连铁制农具都不多,哪有钱买它们公司的大型农用生产,加工设备?

当时该公司也是存着最后一搏,失败就破产倒闭清算的破罐子破摔消极思想,当然更多是老板本人,不甘心就此认命。

可当地一无消费市场,二无矿产资源,都说是鸟不拉屎的穷地方了,全国95%以上地区没有现代化水电设施。

换别人,早走了。

唯独该公司坚持下来,没钱买产品?


      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77kkan.com

加入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