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1章 见微知着_严党清流之间的第三种活法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最新网址:www.77kkan.com
再次刷新页面可以跳过弹窗

常远志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:"恪儿,你到底想说什么?"

陈恪深吸一口气,决定摊牌:"侄儿分析其行进路线,这伙倭寇极可能企图进犯金陵!"

厅内霎时寂静。

"荒谬!"常远志猛地拍案而起,"五十人就想打金陵?他们疯了吗?"

陈恪不动声色:"伯父明鉴,正因为他们人少,才敢如此狂妄。。"他顿了顿,声音更沉,"而且...侄儿担心金陵守军不知虚实,反而会怯战。"

常远志的脸色变了。

他太明白陈恪的意思了——若真让五十倭寇打到金陵城下,无论结果如何,都是大明军队的奇耻大辱。

皇帝震怒之下,不知多少人要掉脑袋。

常乐紧张地看着伯父和陈恪,小手不自觉地绞着衣角。她从未见过陈恪如此严肃的样子,意识到事情远比想象的严重。

"恪儿,"常远志缓缓坐下,声音沙哑,"你有何依据?"

陈恪早有准备,指向邸报上一处:"您看,绍兴卫所的报告中提到,这伙倭寇头目曾放言要'踏平金陵'。当时只当是狂言,但结合他们的行进路线..."

常远志仔细查看,眉头越皱越紧。

常钰也凑过来,突然指着地图一处:"他们过了富阳!照这个方向,确实可能往金陵去!"

陈恪点头:"侄儿推测他们有两种选择——要么走湖州、广德一线,要么走严州、徽州一线。无论哪条路,最终都会指向金陵。"

常远志的指节敲击着案几,节奏急促:"必须拦截!但..."他面露难色,"老夫虽掌军权,却是闲职。要调兵拦截,必须先禀明胡宗宪。"

陈恪早料到这一层。明朝军事制度森严,擅自调兵形同谋反。但若按部就班走程序,恐怕倭寇早已杀到金陵城下。

"伯父,"陈恪压低声音,"侄儿有一策,或可两全。"

常远志挑眉示意他继续。

"让常钰兄以演练为名,率五百精兵先守住严州隘口——这是倭寇最可能选择的路线。

同时伯父速去禀报胡部堂,待正式调令下达,即刻出击。"陈恪的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,"如此既不违制,又能抢占先机。"

常钰眼前一亮:"妙计!演练乃卫所常事,任谁也挑不出错来。"

常远志沉思片刻,突然抬头盯着陈恪:"恪儿,你为何如此笃定倭寇会攻金陵?仅凭这些邸报..."

陈恪迎上伯父的目光,心跳如鼓。

他不能说自己来自后世,知道这是明朝军事史上的一大耻辱。

电光火石间,知乎收藏夹里的《如何应对质疑》自动翻开:“当被问及无法解释的信息来源时,请用专业分析代替真实答案”。

"伯父明鉴,"陈恪声音沉稳,"侄儿在翰林院时曾研究过倭寇战术。这种小股精锐深入腹地的打法,在倭国战国时期屡见不鲜。其目的不在占领,而在震慑——若能以五十人威吓大明陪都,倭寇气焰将更加嚣张。"

常远志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,随即化为赞赏:"难怪皇上如此器重你。"他转向常钰,"即刻点兵,按恪儿说的办。"

他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:"乐丫头,你留下陪大伯说说话。恪儿,你随常钰去卫所,帮他筹划具体部署。"

陈恪深深一揖:"侄儿遵命。"

走出正厅时,秋日的阳光正好照在陈恪脸上。

他眯起眼,望向西北方向——仿佛能看到五十名倭寇正不知疲倦地向金陵进发。

"穿越者守则第一百八十一条:"陈恪在心中记下,"当你试图改变历史时,请先确保有足够的力量支撑你的决定——否则,你只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,而非改变者。"


      手机版阅读网址:www.77kkan.com

加入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